寒假假期补习对孩子是否真的好?


  俗话说“冬季进补”,对于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来说,这样的“进补”却有些吃不消,寒假的本意是让辛苦了一个学期的学生休息的,放松身心以迎接下学期的繁重课业,好比弹簧压到底,也得舒展一下,否则可能永远失去弹性。对于孩子来说,寒假并非只是放假那么简单,假期过得好不好,对于新学期的学习效率和心态也有很大影响。

  A过度“刻苦”,报班恶补

  有老师指出,在以往寒暑假中,有很多家长都对假期寄予无限厚望,希望通过假期“进补”能让孩子们的学习“大跃进”,于是狂轰滥炸地给孩子报班,弄得孩子寒假比平时学习还累。

  “以前,一位家长在寒假给孩子报了三门主课补习班,一天学习将近8个小时,大年初三,孩子就去辅导班上课了,可是开学时,我并没发现这个孩子成绩有多大进步。”一位初中老师说,这主要是孩子认为知识点都复习过了,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明显下降,致使一些老师强调的学习重点,根本就记不住。

  B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

  “现在课外辅导的种类非常多,既有传统的大班,也有小班授课,还有‘一对一’,不同类型的学生选班应有所区别。”新坐标教育老师告诉家长,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,成绩当然是主要指标,但不能绝对化,还需要判断学习态度、学习兴趣、学习风格、学习方法、应试能力等。

  她解释,如果简单以成绩来划分,学习特别拔尖的学生,可不必参加课余辅导,也可在假期参加名师重点冲刺班;成绩中等的学生,绝大多数参加大班学习就可提高成绩,对于有潜力冲击重点的同学,可参加重点班学习,如果出现了成绩徘徊不前的“高原现象”,则要进行个性化诊断和辅导,在学习方法和态度、兴趣、应试能力等方面迅速改进;成绩较差的学生,造成学习困难的因素很多,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孩子进行耐心诊断和辅导。

  C可组成学习小组互相鼓励

  “现在的辅导班教师多来自于退休教师,知识已老化,很难再适应新情况。”新坐标教育老师透露,现在初三教师教学任务一般较重,“不大可能出现在辅导班中,辅导班所谓的名师多是噱头,有些甚至可能是刚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。”她建议,学生最好能找到一线老师进行“一对一”辅导,“不过,这种补课形式费用往往较高。学生也可和同学结对子或组成学习小组,互相鼓励、督促和帮助。”

  对于现在的补课方式,很多老师解释,现在的补课方式无外乎就三种:大学生家教、老师补课、辅导班。那么这些补课方式究竟哪一种比较好呢?

  对此,一些老师解释,大学生家教适合于成绩较差、“瘸腿”及自制力较差的学生,缺点是大学生多缺乏经验,教学效果良莠不齐;老师补课适用于成绩较差或“瘸腿”的学生,优点是教学经验丰富,缺点是收费相对较高;辅导班适用于成绩中等、自制力较强的学生,优点是集中上课,竞争氛围浓郁,缺点是一对多,难以兼顾到所有的学生,且师资质量难保证。

  也许补习班、兴趣班对于短期提高分数、加强特长确实有一定好处,但有很多东西未必是在这班那班里可以学到的。有一种教育理念认为,对于孩子来说,玩就是最好的学习。与其在课堂里枯燥地补习生物知识,不妨亲身到大自然中走走;与其在补习班里和老师大眼瞪小眼,不如广交朋友锻炼出更好的社交能力;与其计算习题里的各种方程式,不如参加一些实践活动……有太多东西需要在课堂外学习,不能以分数量化,却足以受用终生。甚至不妨放手让孩子自主安排自己的寒假,以培养其独立能力。

  不过,若将寒假变味的责任全部归咎于家长也未必妥当。当然不否认有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,抓住一切机会为孩子“开小灶”,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,却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家长都给孩子报了班不得已“随大流”。父母盼望子女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为了快人一步,就得牺牲孩子们为数不多的假期,这是否值得?

  归根结底,还是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纸面上,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的局面并没有改变。我相信,给孩子报班的家长之中,一定也有人支持给孩子减负,愿意给孩子更多玩乐时间。但由于学业评价标准的单一,他们的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不得不骨感——谁愿意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呢?

  往大了说,“报班热”不仅源于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过于单一,我们整个社会对于成功的追逐,也是将压力蔓延至孩子心头的罪魁祸首。常有家长以“不能输在人生起跑线上”作为给孩子加压的借口,但却忘记了人生本没有输赢,评判人生成功与否,也未必只有出人头地一个标准而已。